語言是人際交往的首要工具,學說話也是孩子開始語言交流的前提。有些小孩語言發育不理想,對比其他同齡孩子說話更晚,這讓家長心急如焚,那么孩子說話晚要如何改善?
1.聽覺刺激是前提
只有聽得多,才能說得出。兒童語言的發展和聽覺系統的發展也是息息相關的。家長通過讀繪本,講故事、互動提問、傾訴等各種形式,盡可能多讓孩子聽,用語言輸入幫助孩子感知理解各種詞匯概念,這也是幫孩子積累語言信息素材。
當然,語言輸入要從基本名詞學起。孩子聽那些沒學過的名詞,家長就要及時幫助理解含義,從抽象到現實的轉變,避免孩子語言理解困難。
2.口腔觸覺很必要
口腔觸覺的發展,會影響語言發育。對于孩子來說,就體現在“吃”這個動作上,在“吃”的過程中,孩子的口腔會獲得大量的觸覺刺激,幫助大腦功能區連接可以控制口腔肌肉、關節、舌頭、嘴唇等的神經網絡。這個連接讓大腦更好地控制發音器官,保證發音清楚。
孩子開始添加輔食以后,家長要注意食材的豐富性,及時提供大顆粒、不同口感的食物。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,自己刷牙等,均有利于口腔肌肉的發展。
3.不嘲笑,多鼓勵
如果孩子出現語言障礙,家長要注意避免嘲笑或表現出擔憂的神情,防止孩子出現更嚴重的心理障礙。說話晚的孩子,開始學說話發音難免有些奇怪,但是對于有些“別扭”的發音,家長千萬不要嘲笑,而是要鼓勵贊揚,慢慢糾正發音。
孩子有一定語言能力以后,注意培養孩子交流的興趣和動力,鼓勵孩子與同齡玩伴語言互動。家長可以找到一些年紀稍微大一些的小朋友帶著玩,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更能促進語言發展。
4.把握兒童語言發展黃金期
感覺統合是是兒童一切能力發展的根源。如果孩子出現感統失調,將影響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。感統失調程度較重的孩子,不僅運動能力不足,性格古怪,有些還會體現在語言能力發育遲緩上,那么家長把握感統訓練黃金期就顯得格外重要。孩子獲得專業感統訓練機構或是語言訓練機構的幫助,進行針對性語言能力訓練,也是幫助兒童改善語言發育障礙的重要途徑之一。